吉龙云家|高耀洁誓将“防艾”进行到底……

123456789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七年如一日、倾尽心血义务宣传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打击医骗子。人们称她为“民间防艾第一人”。国外媒体称誉“从她的身上依稀看到了德兰修女的影子。”2001年,“全球卫生理事会”授予她当年“乔纳森曼卫生及人权奖”,她将2万美元奖金和1万美元赠款,全部用来加印《艾滋病、性病的防治》。2003年7月,她获得“亚洲的诺贝尔奖”——亚洲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表彰其在防治艾滋病的事业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赞她是一位“在中国农村从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女性活动家”。

她,就是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省文史馆馆员高耀洁。

这两天,高耀洁碰上一桩在别人看来“很荣耀”而她自己“比较烦”的事情: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拉开帷幕。在全国25名首批入选者中,河南4人入围。其中就有高耀洁。照理说,这应该是桩大喜事,但高耀洁却满脸苦涩。“你不知道,现在的我,可以用‘树大招风’来形容!我太疲惫了,不想让媒体报道我了,也不想参加什么人物评选,招引来更多的骗子利用我来骗艾滋病人。”

高耀洁告诉记者:这些年,经常有骗子说是某中医院的,刚认识她时,信誓旦旦地说要艾滋孤儿捐款。高耀洁听后激动坏了,风风火火带他去艾滋孤儿家看了看。但没过多久,骗子原形毕露,说自己有“自配药”,能把艾滋病100%治好。有个修理工人,后来跑到艾滋病村,满大街说自己治疗艾滋病药到病除……

“这些骗子没有人味,他们坑公家,害民家,肥自家。我恨透了这些骗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跟他们干上了。”但社会上的医骗子太多,高耀洁一人对付不完。她很无奈。尽管如此,现年77岁高龄的她铁了心要把“防艾”进行到底。“我还要写书,并抓紧时间想办法解决孤儿的‘生存问题,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我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把握生命的质量。人不能活得太自私,要时刻想着为社会、为民族做点事。”

第一次接触艾滋病人

回顾自己的“防艾”路,高耀洁感觉“挺偶然的”。1996年4月7日,河南一家医院接诊了一位姓巴的疑难女患者,邀请高耀洁前去会诊。最后查明,这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早些年因手术输血而感染病毒。临终前,患者从病床上滚下来跪在地上,用枯瘦如柴的手拉着高耀洁哭求:“高大夫,我就输了一次血,咋就会没治呢?我不想死啊!我还有丈夫,还有小孩子,他们都离不开我啊!……”10多天后,巴某死了,年仅42岁。她的丈夫和孩子均未被艾滋病毒感染。

这是高耀洁第一次见到艾滋病人。患者痛苦的表情和撕心的哭喊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作为一名医生,眼睁睁地看着患者被病魔夺去生命,却束手无策!一连几天,高耀洁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更让人痛心的是:病人输的是血库的血,血库被艾滋病毒感污染,那受害人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艾滋病肆无忌惮地横行,会有多少无辜者丧命于它的魔掌之下!但高耀洁也看到,病人从输血感染到死亡,将近2年时间,其间家属并未被感染,这说明预防艾滋病是很容易成功的。但前提是:必须让人们知道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最大限度地懂得和掌握预防知识。

巴某死后,她的丈夫躺在妻子坟前睡了十几天。他后悔不该给病人输血(手术输血是他要求的),这一事实使高耀洁更难过。时下,在“防艾”宣传中,主要是强调性传播、嫖娼、卖淫、婚外情、静脉吸毒等传播途径,很少提及医源性“血祸”的危害,这更激起了高耀洁关爱生命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久,高耀洁做了一个决定:谢绝给病人看病,走上防艾之路。“看病,我一天最多能治几十个病人,而宣传‘防艾’,每天都能使成百上千的人受到教育,从而挽救更多的人。”高耀洁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全社会了解艾滋病,关注艾滋病,最终远离艾滋病。

但那时,高耀洁“并没有想到这条路竟如此坎坷、如此艰难”!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