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包皮到底割不割?……
123456789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古老的文化习俗中对身体的“定向改造”只限于文身、裹脚或者扎耳朵眼儿。但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这种改造往往进行得更激烈,尤其是针对生殖器实行的割礼,更是让国人大呼不解。
针对男性的割礼,医学上叫做包皮环切术(Circumcision)。犹太人的先祖把割礼写进了犹太法典,每一个犹太男孩在出生后的第8天都要实行割礼,这是犹太男人的身份象征。割礼虽然没有出现在《可兰经》里,但伊斯兰教也有这个习俗。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有30%左右的男人做过包皮环切术,其中超过2/3的人是穆斯林。
一对现世的生死冤家,没想到却在“根儿”上达成了一致。
更有趣的是,亚历山大大帝一统江山的时候,曾经禁止伊斯兰人行割礼,因为古希腊人认为男人脱光了衣服还不叫裸体,只有把包皮翻下去露出龟头才算,割礼等于永远让男人光着,是不允许的。
那么,为什么老祖宗总喜欢跟包皮过不去呢?现代人对此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割礼是男孩的成人礼,有“开包”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古代洗澡不方便,割了包皮有助于清洁卫生。但是,联想到一些古代部落对女人的割礼几乎可以肯定是为了压抑女人的性欲,不少历史学家相信男人的割礼也一定和性能力有关。美国历史学家罗纳德?伊梅尔曼(Ronald Immerman)就曾写文章说,割礼是为了抑制男人的性欲,好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狩猎或者和别的部落打仗。
伊梅尔曼的理论看似很有道理,因为包皮富含神经末梢,很难想象它们对性刺激没有反应。甚至还有人分析了性交时阴茎的物理运动,得出结论说包皮相当于一层可移动的缓冲层,有助于减少性交时对阴道的摩擦,让爱液分泌不足的妇女不至于感到疼痛。
但是,这一派学说遭到了割礼拥护者的强烈反对。他们也找到了很多试验数据和统计结果,证明割礼对性欲没有影响,对妇女的身心健康也不会构成威胁。可惜的是,人类很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科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设计出一个既准确而又毫无偏见的对照试验。大部分割礼手术发生在男人还是男孩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对手术前后的性生活质量做出比较。
在性方面存在的争议并没有影响男性割礼的普及程度,19世纪时的一个意外发现终于让男性割礼在某些西方国家普及开来。1870年,一位纽约整形外科医生采用割包皮的办法治好了一个小男孩的瘫痪,这个案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引来不少模仿者。一些充满想象力的医生甚至还总结出一个理论——反射神经病(Reflex-neurosis),这一理论认为生殖器官的神经病变能影响到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所以那个时候对于很多怪病都是一割了之,如果恰好治好了病,就把功劳归于割礼。
当然,后来的医学发展推翻了这个假说。如今医生们更倾向于认为,包皮不卫生引发的炎症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显然,这个理由并不足以让父母们继续剥夺自己孩子拥有包皮的权利,不过,新的证据又适时地出现了。科学家发现,割了包皮的人患阴茎癌的概率比不割包皮的人低,他们经过计算说,每割3000个包皮就能减少一个阴茎癌患者。于是,不少男科医院打着“降低阴茎癌发病率”的幌子开始宣传包皮环切术的好处。可是,也有不少科学家指出,阴茎癌的发病率本来就非常低,用割包皮的办法预防阴茎癌很不划算。另外,很多相关数据都是割礼拥护者计算出来的,方法有误。按照新的计算,大约每割30万个包皮才能减少1例阴茎癌。
真正在医学界达成共识的是包皮环切术在预防性传染病方面的好处,关于这方面的试验报告有过很多。2005年,几位英国科学家用关键词搜索的办法找出了1950?2004年所有相关的论文,把数据综合到一起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包皮环切术确实能够降低梅毒和疱疹等性病的传播概率。
艾滋病研究者受此启发,开始在南部非洲试用包皮环切术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结果所有的大规模试验都提前中止了,因为初步的分析表明割包皮至少能把传染概率降低一半!这种试验再进行下去,对于对照组的男人太不人道了。
割包皮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效果呢?澳大利亚科学家迈克姆比(McCoombe)比较了角蛋白(Keratin)层在包皮和阴茎其他部位的厚度,发现包皮内层的角蛋白层厚度是最薄的。角蛋白被认为能阻止表皮细胞吸附外来的病原体(比如艾滋病毒),缺少了角蛋白的保护,包皮就变成了病毒入侵人体的大门。
不过,也有不少科学家对这项研究的结果表示了担忧。首先,即使切除了包皮,仍然不能百分之百地杜绝艾滋病毒的传染,却有可能让那些没了包皮的男人误以为自己从此刀枪不入,其结果反而会更糟。其次,在非洲进行的人体试验表明,很多男人会在割包皮手术留下的伤口还未愈合时强行和女朋友发生性关系,结果反而让他们的女友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总之,割包皮的例子充分说明,当科学遇到宗教,或者某种古老的文化习俗的时候,往往很难获胜,因为科学家很难保持中立,而现实社会中的人性远比科学定律要复杂。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