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名老中医关幼波治疗黄疸的经验……

123456789

名老中医关幼波悬壶济世半个世纪,临床经验颇丰,现介绍治疗黄疸的经验。

气血辨证

黄疸一证,以阳黄居多为主证;阴黄居少为变证。虽然湿热、寒湿可致黄疸,然而并非都可出现黄疸,究其原因,关幼波认为关键在于邪入血分。若仅在气分,甚至弥漫三焦,一般也多不会出现黄疸;若入于血分,阻滞百脉,遏迫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浸渍于肌肤才能出现黄疸。有的肝病患者开始没有黄疸,后来出现了黄疸,也是病邪由气分转入了血分。

三焦辨证

古人虽有“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这仅是退黄重要途径之一,关幼波认为还应明辨湿热侵犯三焦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退黄途径:1.偏于上中二焦者应以芳香化浊,理脾和中,使其从上中二焦化散;2.偏于中下二焦者,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宣化中焦,且从中下二焦泻利;3.弥漫三焦以致蒙闭心包者,应以清热利湿、开发三焦、佐以凉血解毒、清宫开窍。

活血解毒化痰——治黄三要则

1.治黄必活血,血行黄易却: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桅子柏皮汤治疗黄疸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不显著,关键是没有血分药。加上血分药,养血活血、凉血活血或温通血脉,则疗效就更突出。

2.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湿热益盛则毒邪益炽,热助毒势,毒助热威,除黄疸日趋深重外,可致热迫血行,弥漫三焦,侵及心包之“急黄”、“瘟黄”。

3.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古代医书用化痰药治疗黄疸还没有提过。从病因病机上,湿聚生痰,热灼津液生痰,脾虚生痰,肾阳虚衰水气上泛而为痰,血瘀日久亦可化为痰水,痰湿阻滞血脉又可致瘀血。古人云“怪病多从痰着手”,不仅怪病责之于痰,且黄疸从痰论治,可加速利湿退黄之效。

活血、解毒、化痰有4个好处:一是可加速黄疸的消退。二是有利于肝脾肿大的回缩。三是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四是可缓解肝脾区的疼痛。

典型病案

病案1

赵某某,女,52岁。患者半个月来乏力,身面发黄,周身刺痒,恶心厌油,纳呆腹胀,小溲黄赤。检查所见:巩膜皮肤橘黄色,肝可触及,黄疸指数120单位,总胆红素12毫克%,凡登白直接阳性,谷丙转氨酶360单位(0~21正常),麝浊15单位。舌苔白腻根黄,脉弦滑。

证属湿热中阻(偏于中上二焦),瘀阻发黄(阳黄)。治以清热利湿,芳化活血化痰退黄。

处方:茵陈90克,酒芩10克,尾连6克,银花30克,公英3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泽兰15克,赤芍15克,小蓟15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 香附10克,车前子10克,六一散10克。

以上方为主,服药一个半月,黄疸尽退,胆红素0.3毫克%,谷丙转氨酶16.4单位,麝浊2单位,临床痊愈。

病案2

毕某某,男,26岁。患者两眼轻度发黄二年余,经某院肝穿证实为慢迁肝,自觉乏力,右胁痛,劳累后加重。检查所见:面色晦暗无泽,巩膜暗黄,脾于肋下l厘米,黄疸指数20单位,血胆红素2.2毫克,谷丙转氨酶25单位(0~21正常)。舌苔薄白质正常,脉沉缓。

证属脾阳不振、寒湿凝聚,发为阴黄。治以温振脾阳,祛湿散寒,活血退黄。处方:茵陈60克,郁金10克,生芪15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炮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生甘草6克。

服上方6剂后,原方加泽兰15克,继服14剂,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正常。效不更方,继服上药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其间复查四次,肝功能、胆红素均正常,脾大消失,症状消除。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