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中药解酒的林林总总……

123456789

自从有了酒,就不乏醉酒者。古今因醉酒而伤身、败性、殒命者屡见不鲜,因醉酒而损友情、伤风化、误大事,乃至祸国殃民者亦非罕事。醉酒者自然深知酒之厉害,可常常苦于难寻“不醉之术”,难得解酒良方。其实,在中医药学宝库中就蕴藏着许多解酒的良方妙药。

起于神农而逮于今,医籍记载诸如“解诸毒”“主解酒毒,止烦渴”“消酒”,治“酒醉不醒”的中药林林总总,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解酒药阵。如葛根、葛花、萝卜丝(煮汁)、西瓜、茶(茶种子)、刺五加、生藕片、冰(解烧酒毒)、乌梅、甘蔗、菱角、赤小豆(利尿止渴解酒)、砂仁(消食醒酒)、槟榔 (杀虫醒酒,过服则损真气)、五倍子(敛汗解酒)、地榆(消酒)、神曲(解酒化食)、冬瓜、柿子、地榆、苦参、盐麸子、橄榄等,不下50种。现列举部分解酒药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并简介其用法,以飨读者。

竹茹

甘、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得配本草》云其“得鸡子,治饮酒头痛”。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可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

高良姜

《本草从新》载其“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高良姜性味辛热,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常用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

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辛甘苦、微寒,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言其能“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注:宜葛花)煎汤”。

乌梅

乌梅性味酸、涩、平,有敛肺、涩肠、生津之功效。取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证治准绳·类方》载乌梅木瓜汤:用乌梅、木瓜、炒麦芽、草果仁、甘草各5克,研为粗末,每次15克,加生姜5片同煎,服之以治嗜酒积热,小便反多,肌肉销铄,嗜食冷物寒浆者。

五味子

性味酸、甘、温,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大明本草》说它“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用五味子10~12克,水煎服,解酒有效。

橘皮

《本草纲目》谓其能“疗酒病”,《圣济总录》说“用橘皮汤可治疗饮酒过度”。用橘皮10克,煎汁,加入鲜萝卜汁、鲜藕汁各50毫升,调匀饮用,可治酒醉后胀满呕吐,胃热渴饮。

橄榄

橄榄性味甘酸涩温,无毒,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开胃降气、除烦醒酒之良药。《本草备要》载“橄榄,肺胃之果,清咽生津,除烦醒酒,解河豚毒”。用生橄榄20克(打碎),冰糖30克同炖,分三次服,可治酒毒湿热、饮食停滞;橄榄4枚、芦根60~100克,水煎服,可治酒后胃热心烦,能清热生津、除火除烦。不仅橄榄有解酒功能,橄榄露——橄榄果实的蒸馏品、橄榄仁也具有解酒功能。

菱角

菱角的营养价值较高,除富含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淀粉。常食菱角“能不饮轻身、补中延年”,而且还能清暑解热、止渴解酒。《本草纲目》说它“解暑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用菱角250克,连壳捣碎,加白糖60克,水煎后滤汁一次服用,可治饮酒过度。

豆腐

元初杜思敬《济生拔萃方》载:“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用绿豆、红小豆、黑豆各 50克,加甘草5克,文火煮烂,将豆汤一起喝下,能提神解酒,可缓解酒精中毒症状。这是因为豆制品中的半胱氨酸能解酒中乙醇的毒性,促使酒中的乙醇迅速排泄。饮酒时宜多以豆腐及豆制品作下酒菜。

解酒之药食远不止上述几种。值得一提的是,除解酒名方葛花解酒汤外,近代的一些研究还证实有许多中药方剂都具有解酒功效。如小柴胡汤、茵陈五苓散、逍遥散用于肝脏解毒功能较差或体力较差者,而葛花解酒汤、葛根芩连汤、栀子大黄汤、半夏泻心汤、黄连解毒汤、三黄泻心汤用于肝功能正常或体力较佳者。不过,这些方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然而,解酒方药固然多,饮酒不醉靠自我。酒并非人们所说的“琼浆玉液”,相反,喝酒若不能节制,酒就成了穿肠毒药。愿诸君慎之!慎之!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