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以人名命名的中草药……
123456789
临汾的七月天气好热,据说今天到了40摄氏度了,热的人啥也不想干,但是越是不干事越热。那就打字吧,今天和大家聊聊以人名命名的中草药。
刘寄奴
刘寄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据史学家李延寿《南史》记载:宋武帝刘裕(公元363~422年),小字寄奴。微时,伐获于新洲,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往,闻杵臼声。寻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欲榛林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敷之。”裕曰:“神何不杀之?”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返。嗣后,每遇金疮,敷之即愈。故而让此药为刘寄奴。《郑樵通志》云:“江南人因汉时为刘为卯金刀,乃呼刘为金。因而又叫金寄奴。”《和汉药考》中称为九里光和六月雪、鬼麻油、除毒草。
使君子
使君子是一味常用的驱虫药,可它却来源于一位郎中的名字。
远在北宋年间的潘洲一带,有个受人尊敬的郎中名叫郭使君,他精通医术,为人厚道。
有一天,郭使君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这种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由于果实还没有干透,他生怕放在家里时间久了会发霉,就把果实放在锅里炙炒,哪知这扑鼻的香味引来孙子的吵闹,非要吃几粒不可,爱孙心切的郭使君就给了孙子四五粒。嗨,稀奇的事情发生了: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郭使君心想: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他再次给孙子吃了八九粒,却不料孙子食后发生呕吐等中毒现象。郭使君急忙用其他草药给孙子解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由此他得出结果:这果实能驱虫。
在以后行医的日子里,郭使君就用这种果实给求诊者驱虫,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郭使君,就给这种药起了美丽的名字叫“使君子”。
使君子主要功能是驱虫、消疳积,尤其对蛔虫、蛲虫有良好的驱杀作用,可单味炒香去壳嚼食,亦可配方煎服。由于使君子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使用时切忌随意加大剂量。如果不慎服用过量,会导致呃逆、眩晕等胃肠反应。因此,用使君子驱虫,应在医生的嘱咐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徐长卿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大权稳固后,也开始饮酒作乐,以致酒色伤身,经不少御医诊治,总是难以治愈。一日,徐长卿看见宋太祖脸色异常,手顶胃区,甚感痛苦,忙前去探问。一问才知道皇上酗酒伤胃,老胃痛病又复发了。徐长卿从小学过医道,略懂一些中医药知识。于是,去野外采集一味草药,煎水给赵匡胤服用,谁知,这味药还真管用,很快皇上的顽疾竟神奇地解除了。皇上很惊奇的说:“御医都无奈,你怎有如此医技,此药叫什么名字?”徐长卿答道:“皇上,臣有无礼之罪,此药还没有名字呢。”赵匡胤闻言道:“爱卿,你叫徐长卿,这药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吧!”这就是中药徐长卿的来历。当然,关于徐长卿名称来源的说法还有很多,大多都是与帝王将相关联,彰显中医治法亦可治国的理念。
杜仲
杜仲是杜仲树的干燥树皮,是补肝益肾的良药,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是中医学家比较常用的中药上品。
关于杜仲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从前在洞庭湖畔有一群纤夫,他们由于每日弯腰拉纤,时间长了都患上了腰膝疼痛的疾病其中一个名叫杜仲的青年纤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上山采药为己及同伴治疗疾病。在途中遇到一个老翁,他便向老翁求教,老翁感动于他的心地善良,便给他一块树皮,并告诉他树皮可以治疗腰膝疼痛的症状。杜仲拿着这块树皮继续上山寻找更多同样的树皮医学|教育网整理,等到他发现这种树皮时,便拼命采摘,但是由于他累得筋疲力尽,所以掉入洞庭湖内。后来人们在湖内发现了他的尸体,怀中紧紧抱着采摘的树皮,纤夫们吃了这些树皮后,身体上的疼痛都好了。人们为了纪念杜仲的英雄作为,便把这种树皮命名为“杜仲”。
中医对杜仲的医药价值十分重视,经过医药研究发现,杜仲中含有丰富的杜仲胶、生物碱、果胶、有机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性味甘、温,可以补肝肾、强筋骨,对于治疗腰膝疼痛、两足软弱、肝肾亏虚、阳痿遗精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杜仲还是一味妇科良药,有安胎、保胎的功效,经常使用于治疗肾经虚寒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和胎动不安等症状;另外,杜仲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抵制子宫兴奋、降血压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经常被人们用来保持安定和睡眠、治疗动脉硬化、减少胆固醇的吸收等,同时也起到了预想的效果。
杜仲身是宝,不仅杜仲皮有很高的医药价值,杜仲叶也是一味宝贵的。日本的科学家对杜仲叶进行了研究医学|教育网整理,结果发现杜仲叶中含有的有机化合物的品种之高,竟然高达200多种,并且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是杜仲皮的十几倍,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杜仲叶在治疗髙血压方面的效果比杜仲皮好。
何首乌
何首乌既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的名字,又是一个采药人的名字。这中间,有一段极不平常的故事。
据传说,顺州府南河县有个采药人名叫何病儿,采了药就精心炮制,卖给药店,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
何病儿家道贫寒,面色萎黄,骨瘦如柴,未老先衰,经常咳咳喘喘,二十刚出头,就满头白发。
这天,何病儿背了一篓新采撷的中药,在街市上叫卖。大市口卖茶姑娘见是何病儿,就端来一碗竹叶茶。“何大哥,怎么十几天见不到您啊?”“现在正是药材春采的时候,我一直在山上采药呢!”两人说说笑笑,谈得很投机。
一次,县太爷的大少爷调戏卖茶姑娘,何病儿路见不平,用扁担揍了他,然后逃到大山躲避,在山洞里安了家。这天夜里,月色特别明亮,何病儿见山坡上向阳的地方,有两根青藤,上边长满绿叶,叶片一头尖一头圆,像个心脏形,叶面对着叶面,很似搂抱的样子。何病儿忽然想起中药上有个夜交藤的药名,想来就是这种草了。
何病儿拿起铲子.挖呀挖,发现根子长着一个圆块,长长的,初看像个小人儿似的。他挖出块根,折了一小块放在嘴里一嚼,开始微微有点苦味,细细地咀嚼以后,逐渐有点甜味。何病儿一连挖了几棵,嚼了好几个块根,口渴、饥饿都没有了。
秋去冬来,何病儿吃这青藤的根吃出了甜头,越吃人越有精神。后来,他遇上在山中采药的道长,才知道这是滋肝补肾乌须发的“仙药”,就拜道长为师。
一年过去了,何病儿稀疏、白里透黄的头发变得乌黑油亮,面皮细腻,红里透白。弯腰曲背的身板也变得硬朗,充满着青年人的英气。
“仙药”采得多了,老道就叫何病儿把它磨成粉,送给山里山外那些体弱多病、年老力衰的穷人,用开水冲泡饮服,壮了好多人的身体,救了好多人的命。
一次.何病儿跟随道长外出采药,来到黄河口靠海的一个渔村里,一个姑娘正在结网,原来是那位卖茶姑娘。姑娘告诉他,那天逃出城以后.无处投奔。后来想到外婆家在黄河口,人烟稀少,是个避难之所,就日夜赶路,投奔到这边来了。此时。道长发话了:“你们今天二人相见,我也了却一桩夙愿,由我执柯,你们就成就一件好事吧!”当晚.两人就在姑娘的外婆家成了亲。婚后何病儿继续采药,磨成粉普济众生。当地的人吃了这种粉。很多人白发转乌.病势减退,精力增加。人们只记得这个藤是何病儿引来的,吃了能黑发,就叫它何首乌,最后连何病儿也被叫成何首乌了。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