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中医药的未来 中西医的利弊……

123456789“下一个60年,我们要聚精、聚神、聚力,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努力实现中医学到中国医学的跨越。”“未来医学发展,中医药是大股东,西医药是不错的合伙人。”“中医药能包容西医药,但西医药不能包容中医药。”

这些观点如果出自一个中医药专家之口,不足为奇,偏偏这是在西医院校工作多年、刚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上任4个月的胡刚校长所言,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走向,对中医药前景的展望,对未来医学的憧憬,作为学者、教育者、管理者来说,胡刚思路清晰,立意高远,观点独到。在中西医学的横向比较、纵向思考中,其敏锐性和前瞻性显而易见。

结缘:中医药的接触

胡刚说,中医药之所以发展到如今这个时代,与老祖宗的智慧与贡献分不开。作为炎黄子孙,历代受其恩惠不容置疑。自己虽不是学中医药出身,但与中医药有缘分,有感情。

他说,上西医本科时,曾学习一年半的中医,对整体观、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等有所了解。他感到,中医药是集哲学、文化、科学于一体的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胡刚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读硕士期间,从事人参皂甙药理学研究;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读博士期间,开展延胡索药理学的研究,对中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说,中药西药都是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都一样,在不同理论指导下,对药物作用和治疗效应表述不同而已。

今年出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也是自己与中医药有缘的延续。胡刚讲了一个小插曲。上任不久,胡刚参加一个教育论坛,并藉此机会介绍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辉煌历史、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得到许多专家和领导的认可,大家根本看不出这是刚转换行业的新校长所述。

他在5分钟的时间里讲了三个观点:一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确立了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框架,是名副其实的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二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是面向社会、面向国家需求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医药大学。三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际化程度很高、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富有成效的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60年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形成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框架和模式是成为标杆的,对社会和世界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在毕业典礼上,胡刚叮嘱学生一定要充满自信。他说,辨证论治是临床诊疗疾病最高境界,君臣佐使是处方用药的最佳准则。英国《Nature》杂志2014年有文章提出,中国的老祖宗几千年前提出的君臣佐使,对我们当今研发多靶点药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连外国人都这么认为,国人怎能妄自菲薄?

他强调,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里,学生接受的是集文化、哲学和科学于一体的中医药教育,毕业后更能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生活和自己发展的机遇。在这个沃土上培育的人才,已经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并历数了多位耳熟能详的优秀校友。

老一辈南京中医药大学人60年的创业成就,为新时期发展提供了殷实的基础,给了胡刚再创辉煌的信心与力量。他与党政一班人形成的共识是,锐意改革,创新思维,放飞理想,拼搏进取,推动中医药大发展。确立今后的目标与战略是立德树人,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开启创办国际著名、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新征程。

思辨:中西医的利弊

“中医药对很多疾病,特别是西医棘手的一些慢性病、难治病有独特的疗效。中医在临床上能解决许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胡刚的亲身体验。他认为,在不同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医和西医的认识、模式、方法、疗效判断均不同,但对临床疗效的追求目标是相同的,就是救死扶伤。

胡刚还特别讲了自己的经历。今年上半年,他因患颈椎病、腰椎病导致右臂痛,几乎不能负重。先看西医,医生说要忍痛,越痛越要负重,提高痛阈,避免肌肉萎缩。后在朋友介绍下看中医,医生说“通则不痛”,用刮痧加拔罐方法治疗。经过一周一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的连续5次治疗,他感觉右手负重如常,也不痛了。他后来又坚持做了几次,长时间没有复发。为此,他感到很神奇,到处向大家推荐。

对中西医学的利弊,他分析,西医强调还原论思想,采用微观分析方法,将人分为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医疗针对性很强,重视局部病靶,用对抗疗法祛除病邪,但忽视人文精神。

中医重视整体论、天人合一思想,采用发掘和调节自身祛病能力,注重机体的反应状态,贯彻人文精神,达到扶正祛邪目的。不足的是,有些理论和方法处于模糊状态。

胡刚说:“中医药本身就是特色和优势,如辨证论治、综合疗法等。”这些原创思维和独特疗法,至今仍造福中华大众。“中医药能治好很多病,一定是有内在的科学道理的。”他始终认为,人们现在解释不了它,但不能说它不科学。西医近年强调的系统生物学、整合医学等,都没有超过老祖宗的整体观、阴阳五行、个性化治疗的范畴。

谈到中医药现代化,胡刚说,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这种水平,我们对中医药的很多作用还不能完全阐释清楚,何况前人?但是无论如何,没有西医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衍得很好。“即使现在西医药占据了社会主体地位,中医药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一些人用西医药标准来要求中医药、评价中医药。这显然是不对的。”他举例说,国内中医药院校都有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学3个主干学科,而ESI学科里的22个学科没有这3个学科,怎能让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目标是成为ESI学科?SCI是美国针对西医、西药、生物学研究期刊制定的一套标准,与中医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非要逼着中医药人去追求高分值SCI论文?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随着科技发展,中西医学也都从对方汲取精华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西医重证据,如今也讲究整体观;中医重经验,现在也讲究科学数据。他强调,“离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都不能说是现代化研究。”中医现代化不是所谓“旧理论”和“新技术”的叠加,而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坚持原创思维,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知识与技术来协同、融合、上升,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憧憬:中医药的未来

胡刚说,中医学与中国医学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他所说的中医学是传统医学,中国医学则是中国的未来医学。

是否将中医学与西医学合起来,就形成中国医学?胡刚认为,并非如此。“必须建立以中医药为主体,包容或借鉴现代医学的中国医学体系。” 这里面有中西医文化的融合,思想的撞击,并且包容并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实现新的升华与飞跃,从而产生新的医学——中国医学。这应该是中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

“中国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将中医的综合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优势互补,在诊察疾病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使中医诊断更加量化、客观化;在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中,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和而不同”。

胡刚认为,西医药现在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现在也在追求平衡。这不正是老祖宗多年以前提出的观念吗?因此,“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努力让中医药成为未来医学的大股东,西医药充其量只是我们不错的合伙人而已。”

“追求贡献度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胡刚说,中医药大学的任务,一方面要做顶天的学术研究,阐述中医药博大精深的科学道理;一方面也要立地,追求对国家、对社会需求的贡献度。即培养一流的高端人才,并形成竞争力,形成传承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协同攻关,在重大疾病防治和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借鉴西医药的技术优势,在中医理论研究上取得进展。一句话,我们要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思想库、智囊团。

当然,在发展变革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实现中医学到中国医学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但胡刚坚信,中医药的未来前景一定是美好的。在回归自然的大潮中,重新构筑和确立中国医学新概念,对引领中国医学服务于天下十分必要。

“承前启后千秋业,继往开来赋新章”。胡刚视野宏阔,目光犀利,从深化历史的厚度和展望未来的高度,去丈量中西医学,丈量未来医学。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