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

123456789

  产学研结合,从高职医药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医院、药厂等医药卫生单位与学校合作教育这一层面,它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医药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学校与医药卫生单位特别是与医院的合作形式尚处于浅层次的初级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现实需求相距甚远,这势必影响医学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必要对学校与医药卫生单位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新医改方案的全面实施,医疗卫生保健行业需要大批实用型、技能型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医药类高等职业教育为医药卫生保健行业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特色鲜明、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不可替代性高端技能型人才。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和产业部门的多方合作,对于任何一方都是资源和效益的体现,而学生则是多方合作中的最大受益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产学研结合”是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顺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快步走上产学研结合道路的同时,医药类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上也必然面临着如何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难题。

  搭建管理平台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基础

  搭建管理平台,是校、院(企)有效进行产学研全方位合作的基本保证。纵观我国产学研结合成效不大的原因,除了院(企)未能成为合作主体之外,没有长期的固定平台也是原因之一,游击战式的合作不可能促使产业或行业持续发展,也不可能达到教育、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状态。

  当前医学教育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注重临床实践中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医学之间的关系与作用。这种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参与医疗实践、反复参与医疗实践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因此迫切需要学校和卫生行业的合作向深度发展。在荆州市人民政府、荆州市卫生局、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多方运作下,由我校牵头成立了由荆州市医药卫生类高等学校、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等135个单位、200多名会员参加的“荆州市荆楚医药教育联合会”。

  荆州市荆楚医药教育联合会的成立从政府、学校、基地三个层面,把促进高职医药类教育发展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与人才培养、有效依托高校优势与促院(企)自身发展三者紧密结合,该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高职医药类教育“产学研结合”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的引导与监督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下,产学研结合的深度与效果如何,政府有着关键性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一是政府应结合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全局,科学制定产学研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学研结合框架,对产学研结合的重点、方向以及合作的方式方法给予宏观引导。二是政府对产学研结合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为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合作,设立产学研专项基金,并对财政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三是利用政府职能为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提供多种政策上的支持,形成法律法规,给各合作方以更多的合作自主权,鼓励产学研结合走出合作新模式,促进和保护产学研合作。四是政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帮助解决合作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矛盾,协调各方利害关系,确保合作的有序开展。

  构建适宜的合作模式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关键

  以荆州市荆楚医药教育联合会为支点,依托自己的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与院(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信息引进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通过校院(企)联姻,努力渗透、出谋划策等,由点到面,逐步开展,共同探索建立一条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产学研全面合作模式。

  合作办学

  目前我国医药类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还处在浅层次阶段,究其原因,主要各合作单位之间相对独立,并致力于各自的行业领域,彼此之间没有主人翁的意识,认为人才培培养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因此企业的积极性理所当然地没有学校高。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两种办学模式:一是谋划校办产业模式。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优势研究领域,兴办公司实体,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结合。二是学校与医药卫生单位股份合作办学模式。医药卫生单位以设施、场地、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以上任意一种合作办学模式,都能使产学研合作进入实质,实现学校与医药卫生单位双方利益的高度一致,维护合作双方的办学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

  合作育人

  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医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如闭门造车导致盲目设置专业,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与职业岗位相脱离,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等。这都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一是根据医药卫生保健行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学校和医药卫生合作单位必须根据市场变化、合作单位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教育外部和内部规律,突出专业特色,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利用学校和医药卫生合作单位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荆州市中心医院由临床医疗型向临床科教型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与市中心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合作,学校与荆州市中心医院共同研究制定了《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荆州市中心医院合作规划》,并在学校城中校区挂牌“临床教学基地”,校院合作进入实质阶段,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学校和医药卫生单位资源、环境的共享,有效发挥学校和医药卫生单位各自的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

  学生在医药卫生单位中见习、实习、顶岗,医药卫生单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学生学习在就业岗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医药卫生单位敬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医药卫生单位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合作双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共同制定的相关教学文件,使得教学过程可控,教学目标明确,最终达到培养医药卫生合格人才,提高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三是凝练院(企)精神,院(企)文化进校园。校园不仅是一个教育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院(企)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不同的院(企)有不同的文化,院(企)价值观也存在一定差异,将院(企)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早日感触工作岗位的氛围。我校目前已引进多家企业文化进校园,如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的“弘扬神农文化,承继神农尝百草精神”;李时珍医药集团的“传时珍医药伟业,谱本草科学新篇”;汤臣倍健企业的“做中国最好的私人营养管理者”;华梦企业的“诚信为本,追求卓越”;克丽缇娜公司的“健康的肌肤最美丽”;上海美世美容国际集团的“诚信运营,和谐发展,传播美丽”;上海禅泉集团的“秉承天人合一思想,以禅文化为核心”等企业精神无不激励着广大师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强盛而共同努力。

  合作就业

  职业本位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理念。以人为本在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在职业教育中就是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终身发展为教育的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以学生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对从业(或执业)人员的素质、能力需求为导向,使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职业需求,提高就业率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最终培养的人才要被社会认可,被社会接纳,为社会创造价值。

  一是通过荆州市荆楚医药教育联合会平台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学校、行业(企业)和人才供需市场的信息沟通,拓宽就业渠道,形成良性的联动机制。

  二是通过合作基层单位的优秀毕业生现身对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社区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三是合作单位共同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专场洽谈会,学校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在合作单位就业,合作单位优先接收学校毕业生就业。

  四是积极推行实习就业直通车制度。

  合作建设

  通过荆州市荆楚医药教育联合会平台,联合会合作单位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共享建设成果。

  紧贴社会和行业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专业设置与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能否主动灵活适应医药人才需求的关键环节。根据医药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科学构建医药高职高专人才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力求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对国家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急需。高职教育要在国家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人才培养的结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要迅速改变人才培养集中在传统的行业,要加快对新兴产业先进技术人才的培养。

  2009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迎来了中医药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制药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一线生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之医药市场营销人员需求量大,迫切需要经过专业系统学习的营销人才充实营销队伍。因此我们抓住时机,为适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中药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二个专业,学校今年又申报了药学专业。

  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必须突出职业性。首先,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包括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直接反映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一般是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其次,高职课程突破学科理论体系,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培养的学生复合知识应用能力较强,理论结合实践好,岗位适应性好,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次,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容上的统一。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必须与职场同步,只有工作岗位才最清楚所需人才的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内涵。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只有通过产学研结合,走校院(企)合作办学之路,才能真正形成一种新机制,保证学校依据院(企)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

  以适应高职教育要求为目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高等医药类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有赖于高质量的教育,而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对教师双师素质的特殊要求,既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双师素质”教师概念目前有多种表述,综合起来一共有六种:“双证”说、“双能(双素质)”说、“叠加”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特定”说[3]。笔者认为:高职医药类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并不是“教师”和“医师”简单的线性叠加,真正的“双师素质”职教师资应当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渗透到专业技能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二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大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来,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亟待加强。通过制定标准,严格选拔,优先选培,承担课题,定期考核等措施,以提高他们的素质,造就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三是加强大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提倡专兼结合,提倡建设产学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在现行的人事制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高职教育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仍过多地追求教师的拥有,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师的使用上。由于缺乏开放的人才使用机制,社会许多适合做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很难为“我”所用。为此,必须树立新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与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自各行各业有生产经验的、技能过硬、热爱职教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聘请社会上资深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对学校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还能够节约学校的成本。目前学校将医院的专家、医务人员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聘任为学校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医院根据专业需求,接受学校具有相应资质人员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共同开展教学和临床工作。这样既承担教学任务又从事临床医疗,既提高了临床教师的医疗水平,同时也为医院提供了理论支持。

  合作研究

  校院(企)利用双方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向上级部门争取科研合作项目,共建共享科研实验平台,开展科研课题与社会服务项目合作,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这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中“研”的本质。学校要本着为院(企)解决问题的态度与院(企)合作,注重院(企)需求,积极参与院(企)需要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高职院校要可持续发展,在注重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搞好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共同发展的机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合作评价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对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效果需要建立一套以职业本位为导向的高职医药类专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这一评价体系需多方参与,由政府牵头,由政府、合作单位、社会、学校四方组成,对高职医药类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高职医药类教育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是我国产学研结合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之一,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面还很多,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予以重视,并进行更多有益探索,以推进其有序开展,取得更好社会效益。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