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嫁进侗寨的重庆妹……

123456789

  嫁进侗寨的重庆妹

  何君第一次跟男友于宗平到侗寨时,还是贵州黔东南州卫校的一名女学生。那天正逢赶歌场,能歌善舞的侗寨青年男女用歌声唱出心中的情和爱,深深地打动了何君的心。

  1993年卫校毕业后,何君和于宗平结了婚,并跟随丈夫回到天柱县渡马乡新坪村,成了第一个嫁到这里的重庆妹。

  一天傍晚,一家人正吃饭,一位浑身上下都是污泥的老伯找上门来,请求何君的公公去看看他的小孙子。公公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跟着老伯去了,直到后半夜才回来。原来,老伯的孙子病了好几天,大家一起帮忙送去镇医院治疗,医生检查后说,“得转到大医院治疗才行。”

  “要是我们这里有一位乡村医生就好了,可以经常下户去看看,遇到有人生病,可以救急,也不至于等到严重了才送到大医院。”公公不禁感叹。

  听到公公叹息,何君心里很不是滋味。面对村里缺医少药、村民看病难的现状,她心里暗下决心:作为一名卫校毕业生,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1995年,何君创建了新坪村卫生室,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乡村医生。

  起先,见何君这么年轻,村民们都有些怀疑。但随着她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大家也就逐渐信任了,并尊敬地称她为“何医生”。谁家有人生病了,首先想到的是喊“何医生”来看看。

  当时,何君的不少同学毕业后都去了大城市,可她却偏偏选择了偏僻、清贫的侗寨安家落户,还做起了乡村医生,让人无法理解。

  “我没想过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想帮助这里缺医少药的乡亲们,让他们能健健康康地过日子。”何君对记者说,这样的生活让她感到充实快乐,只要村里人还需要她,她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老人眼里的好闺女

  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病后,找不到女妇科医生,便一直拖到病情恶化。同时,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影响,村里很多留守老人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

  更重要的是,乡村缺乏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大多数村民都舍不得花钱去看病,基本上都是小病拖、大病扛,许多人甚至逐渐变成了重病。

  自从何君来后,村里就有了一个好医生,老人们也多了一个好闺女。村里的五保户和留守老人是何君的重点关照对象,隔三叉五,她便背上药箱上门看望。除了给老人们送医送药外,还会陪他们说说话,帮他们做做家务,给他们讲讲如何预防常见病。

  村里的五保户杨三妹患有重度高血压和角膜炎等疾病,因为没钱,一直没到县医院进行正规治疗。每次发病时,她都头昏目眩,流泪不止,只有吃消炎药和降压药才能缓解。自从何君创建了卫生室,老人再也不用托人去城里买药了。何君会按时上门给老人量血压,做检查,并对症送药。如今,老人的病情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新坪村的乡亲们不仅对何君的医术赞不绝口,更被她热心助人的品质所感动。有时,遇到身患疾病又无钱治疗的孤寡老人,何君就积极与村委协调,尽量减免老人的治疗费,有时还塞给他们一些生活费,以解燃眉之急。

  80多岁的五保老人陶光富,3个女儿都已远嫁他乡,并且有两个无法取得联系。老两口年迈体弱,同时患有高血压、骨质增生、类风湿等多种老年疾病。何君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坚持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有一次,老人眼含热泪拉住何君的手说:“亲闺女,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来了,我们这些老骨头恐怕全都埋进土里了。”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指导村民们如何健康地生活。为了做好疾病预防宣传,何君自编通俗易懂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并配上生动鲜活的图片,张贴在卫生室墙上,受到村民们的欢迎。

  同时,她还为村里2000多位村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坚持对65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人一年4次随访,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等。此外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对象,如村里的残疾人、高龄老人等,何君基本上每两周就上门进行一次随访。

  寨子附近的山上盛产金银花、天冬、百合、柴胡等中草药,不仅增添了山村的灵秀与生机,也为当地百姓防治疾病带来便利。

  繁忙的工作之余,何君自学中医,现已能娴熟地运用这些自采的中草药为乡亲们治病。

  前些天,新民村的杨小兰拉肚子,到处打针输液都不见好转,几天下来整个人都快虚脱了。从外面输液回来的她恰巧遇上下村巡访结束后准备回家的何君。问明病因后,何君当即给了杨小兰几个晾干的石榴壳,叮嘱她带回家煮水喝,一天服3到4次。第二天下午,杨小兰就不拉肚子了。

  因为何君的到来,新坪村缺医少药的窘境得到缓解。18年来,从风雨桥到吊脚楼,她跨过了这里的每一个门洞。她就像爱的使者,时时刻刻温暖着这里的每一个病人;她就像一朵白云,一年四季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