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正式挂牌……
123456789
2013年6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在我院正式挂牌。分院的成立,既是对以往成绩的肯定与鼓励,也为我院今后更快更好的发展搭建了上升通道和新的平台。把握分院建设的大好时机,提升单位整体实力,创造新的辉煌,这已经成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有鉴于此,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找准薄弱环节寻求优化调整方案,并不断践行推进分院建设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历史与现状
我院是江苏省唯一一所专业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省级机构。建院50多年来,在历届院领导班子和几代研究院人的不懈努力下,多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58年研究所刚建时,全所仅有26人,分为中医文献、中药和医疗三个组。凭借着老一辈中医药科研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全所人员通力协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中医药研究工作,研发出以脉络宁、月月舒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获得多项卫生部、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省卫生厅和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以平均每年13%和14%的速度递增;中标各类科研项目18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56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项。2006年被审定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并于2012年通过等级医院复评;消化科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心血管科、骨伤科等4个专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妇产科、肿瘤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等8个科室成为省中医重点专科;建成中药口服制剂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和瘿病诊治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分子生物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工作平台,为中医药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撑。
面临的挑战和不足
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自身有个清醒的认识,例如我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各兄弟单位的差距较大。与西苑医院和广安门医院对照比,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和我院的人数分别为1300余人、1245人和1121人,人数差距很小,但是西苑医院和广安门医院分别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23人和117人,而我院为3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数分别为30多人和44人,我院为11人;2013年上半年门急诊人次分别为93.6万和173万,我院为40.4万。业务数上的差别实际上表明我院与一流单位的目标定位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差距较为突出:一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高层次专家尤其是全国知名专家和领军人才明显不足,影响了加快发展的步伐。二是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科优势、专科特长形成及其影响力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三是中医药科技自主创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还不够多,科研力量较为薄弱。
发展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单位建设发展各项工作,以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工作的新发展为主题,始终致力于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传承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指引下,力争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和多发病的公益服务中,提升水平,发挥特色,形成优势,努力适应中医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药服务。
基本原则
立足特色优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科研与医疗并重,相互促进,科学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内涵质量;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树立广大职工分院建设主人翁意识;面向需求,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总体目标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面向需求,充分发挥总院和分院双方优势,创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合共进的运行机制,实现搭建平台、联合攻关、培育成果、服务发展需求的发展目标,为使我院成为国内一流、区域引领的科技创新、医疗服务以及产业支撑的知名研究机构打下扎实基础。
重点任务
——深化开展临床疗效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防治技术、药物和方案的临床诊疗规范及其评价研究,力争在消化科、肿瘤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瘿病、骨伤科、妇产科、普外科等领域有所突破,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诊疗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满足养生保健、疾病康复、老年病防治等健康新需要,适应医疗转型升级战略新需求,逐步加大力量,探索预防保健领域服务新方法、新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临床、基础、药学研究相结合,围绕中医“病-证-方(药)”等关键环节,系统开展证候规范诊断、证候分型、病证干预新靶点新方药等应用基础及其转化研究。
——继续强化中药新剂型和新制剂、中药生物药剂学、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纳米载药系统、经皮给药载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中药制剂工艺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在中药生物药剂学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中药活性组分胃肠吸收与代谢机理,支撑相关产业升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主要措施
一是要以机制创新为先导,以科研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为着力点,借力、合力与给力,加强与总院协同创新能力。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是我院发展的战略需求、主导力量和不竭动力。我院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应用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充分吸收和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在应用研究方面,关注临床疗效提高的同时注重为产业服务,推动产业自主创新。
三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并重,既要“儿子”立户,也要“女婿”当家。解决这个问题,要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大力鼓励拔尖型人才的成长,另外要走开放道路,放开配置一切科技资源,加大对优秀科研人员的项目资助和奖励,不拘一格地培养、培育和引进人才。
四是要强化中医学科建设。要结合本院既有的医疗特色,明确中医优势疾病谱,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确立学科主攻方向,完善治疗体系,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加以独到研究。
五是要加强与总院兄弟院所的合作交流,聘请对方医院的名老中医定期来我院开展名老中医专科门诊,并指导相关学科和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之成为我院特色,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六是要充分发挥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的平台作用,联合国内中医药研究水平较先进的单位,联合进行项目攻关,可先重点在2~3个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出相关中药制剂,在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产业化生产,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实施阶段,我们要借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把握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成立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分工负责,建立“市场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各学科联动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探索创新,走出一条有江苏分院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
分院建设大事记
2011年6月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全国中医药院所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上率先提出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分院的工作思路。
2012年5月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勇率队到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视察分院建设情况。
2012年10月1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率队到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视察分院建设情况。
2013年3月12日,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转化医学工程楼综合项目批准立项。
2013年5月15日,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兼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陈亦江带队,赴京汇报江苏分院筹建情况,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听取汇报并作重要指示。
2013年6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家分院——江苏分院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江苏省副省长毛伟明共同为分院揭牌。
2013年7月10~11日,江苏分院连续组织召开了分院建设院内外专家咨询与调研座谈会,讨论分院建设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
2013年7月23~26日,江苏分院院班子及科研、临床、职能科室负责人一行参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中药所和天津滨海现代中药研究中心,推动分院与总院学术交流与协作。
2013年8月2日,根据分院总体发展规划,发布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2013年院级科研基金招标指南。
2013年8月24~25日,与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举办临床研究规范(GCP)与机构建设专题培训。
2013年9月29日,通过院内初审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2013年院级科研基金招标项目进行二轮院内外专家现场答辩评审。
2013年10月25日,新起点新征程分院文化建设主题活动暨征文优胜演讲比赛圆满落幕,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为佳同志到会做了重要讲话。
对分院建设目标和工作策略的初步思考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 胡镜清
分院建设,无论是从运行机制上,还是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上,都是一个新生事物。江苏分院作为全国第一家分院,除了其自身的建设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进行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分院的探索,思考如何在当代科技协同创新的大环境下,深入理解和践行分院建设目标、创新发展路径和模式。现结合近期江苏分院的具体工作实践,就我们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分院总体建设目标和工作策略的初步思考汇报如下。
分院建设总体构想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志勇书记、张伯礼院长等多次指示,并提出了分院建设总体框架。这个框架的主要内容就是:分院建设将按照“面向需求、推倒围墙、整合资源、和合共进”的发展理念,形成“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实现“创新大思路、凝练大项目、实现大联合、搭建大平台、培育大成果、开拓大市场”的中医药创新发展目标。此框架也确立了分院建设的基本方向。
分院建设基本原则的思考
首先,应遵循中医药科研规律,适应当代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大趋势。2012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当今社会,大学科融合、协同创新已经进入科技发展的主流。分院建设必须遵循中医药科研规律,适应当代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大趋势。
其次,应满足地方/区域科研院所发展的基本诉求,应能够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地方研究院所寻求自身发展是其建设分院的主要驱动力。就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提出分院建设要求的地方单位都是在其自身科研、医疗、教学等各方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希望有更明确的研究方向、更多的资源支持、更广阔的平台,谋求更快、更好地甚至是跨越式发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些单位往往具有较好甚至很好的综合实力,干部、群众进取心强。分院建设必须首先服务分院发展这一基本诉求。当然,也必须服务于区域/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再次,应适宜我国现行科研体制和地方分院的具体情况。我国现行科研体制有其固有的框架、规范和属性,各地方分院的发展水平、环境各不相同。分院建设必须适宜我国现行科研体制和地方分院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分院成立后,建设单位仍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行政隶属关系和资金渠道等保持不变。这样的工作框架,使得总院(指称中国中医科学院本院,下同)与分院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其他垂直管理的行政直属单位,两院之间行政关联度不那么强,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强化两院的联系,强化两院在科技规划、资源共享、学科建设、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互支持,是协同创新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机制之一。另一方面,两院之间行政关联度不那么强也有有利的方面,那就是地方分院能够继续得到地方政府支持,汲取更多的地方营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方科研院所及其地区优势,是地方分院建设必须考虑的。
分院建设工作重点的思考
在江苏分院揭牌仪式上,王国强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和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要共同制定好分院发展规划,建立好工作机制,整合好内部资源,落实好重点研究任务。要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上要有所创新。张伯礼也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分院“围绕既定发展目标,发挥中央和地方双方优势,以机制创新为先导,以科研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优势互补,扎实推进”的工作方针做好工作。我们体会,分院建设总体工作重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素:
以分院发展为中心。分院建设一切要从分院发展的角度去着眼,一切为了分院的未来发展,服务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需求与产业进步。
以机制创新为先导。要解放思想,创新合作机制,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倡导新理念、新思路,积极探索分院组织管理机制和建设模式。
以科研协作和学术交流为着力点。面向需求,搭建开放、流动的合作交流平台,整合优质资源,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共同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形成联合攻关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同时,努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凝练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解决地方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以人才培养为基石。统筹人才资源,加强人才交流,强化人才培育。中国中医科学院所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向分院开放,优先聘任首席研究员、客座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和学术带头人;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同时,相互邀请对方专家兼职从事科研工作,互派科研管理人员双向任职。注重培养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育一流团队,发展先进学科,夯实分院建设的基石。
江苏分院工作的初步实践
首先,在分院建设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完善顶层设计。分院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现有优势,利用发展机遇,克服自身的劣势,应对潜在的威胁。7月10~11日,我们连续组织召开了院内外分院建设专家咨询与调研座谈会。主要议题是完善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建设顶层设计,细化实施方案。专家与有关部门领导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细致分析了建设江苏分院的目标、优势和不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分院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分院建设具体工作和思路上达成诸多共识。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后,院领导班子召开了多次专题讨论会,明确了工作重点。另外,以党委、团委和工会牵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新征程,新起点,我与分院建设”征文活动,集思广益,汇集智慧,同时帮助广大职工树立分院建设主人翁意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分院建设的积极性。近期即将召开的分院学术委员会和建设管理委员会联席会议,将就江苏分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审定,此举标志江苏分院建设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其次,力抓总院和分院的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7月23~26日,在科学院学术处的统一协调和各二级院所的大力支持下,院领导及科研、临床、职能科室负责人一行赴总院,分别学习参观了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和天津滨海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为推动分院与总院各二级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协作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与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共同组织,面向院内外,邀请总院及北京交通大学等多名专家来院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另外,在2013年年度所级课题招标中,设立学术交流专项,专项支持分院与总院之间的学科协作和学术交流。目前已有肿瘤、妇科、外科、心血管科和放射科与总院对口学科达成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初步合作意向。
再次,注重培育,提高分院整体科研能力,增加科研规模。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分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分院和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联盟联合主办的临床研究规范(GCP)与机构建设专题培训班8月24~25日圆满结束。全院临床科研骨干200余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此次培训针对性强,立足基本功,紧扣医院临床研究实际,着力培养大家树立先进的临床研究原则、理念和方法。通过此次培训,不仅有利于加快分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和申报新专业的工作进度,同时将进一步规范分院临床研究过程,整体提升临床研究水平和能力。8月2日,发布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2013年院级科研基金招标指南。院级基金强调围绕临床问题,坚持为医院发展服务,坚持以探索(探索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与培育(培育人才、培育项目和培育成果)为重点,以面向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重点支持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特色鲜明、创新性较强的中医药诊疗手段临床及其基础研究。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立项。
总的来说,江苏分院的工作刚开头,我们思考的深度和系统也都很不够,仅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我们深知这种思考一定是一个漫长、持续、渐进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推倒围墙,激发中医药科研正能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编者按:从2013年6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家分院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挂牌那天起,这一开创了中医药科研“国家队”和“地方队”合作先河的“大动作”,就承载着中医药科研机制创新的梦想,吸引着业界关注的目光。
短短4个月光阴,一份交织理性与思考、现实与未来的蓝图初绘,分院建设的思路与规划跃然而出。一场场规范的临床研究培训、先进的学术报告、外出参观学习、满怀真情的演讲,丰富着老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人的新日程,新机制、新观念碰撞出无尽的正能量。国家和地方的中医药科研资源究竟应怎样整合?如何在此契机下,走好医疗与科研、中医和西医、医学和药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协调共赢的一盘棋?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正脚踏实地,走出一条江苏分院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