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缓解农村缺中医的燃眉之急……

123456789

  笔者书柜里收藏着一本15年前由原卫生部崔月犁老部长亲自签名赠送给笔者的书,名曰《中医沉思录》,是由崔月犁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的。书中汇集了李瑞环、崔月犁、吕炳奎、诸国本等老领导及方药中、邓铁涛、董建华等老中医专家研究中医药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是15年前写的,但至今重读起来仍备感珍贵,很多观点仍切中当前中医药工作中的弊端,感触颇多。

  书中第一篇文章是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医名药名厂丛书》写的序。李瑞环主席在文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他说:“中国的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传统。”“中国医药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理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疗技术,科学的医疗思想、神奇的医疗效果,其辉煌成就,在世界医学科学有了飞跃发展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璀璨夺目,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他还明确指出:“对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首先是继承,必须先把已有的成果搜集起来,继承下来,才能谈得上开拓和创新。”读了这般论述,我认为李瑞环主席讲的“首先是继承”,这点很重要,很适合我国中医工作当前的实际。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有40多万名副其实的中医分布全国各地,而现在真正的中医全国恐不到10万人(前两年有专家估计全国真正的中医恐不到4万人),有许多统计数据上的中医,其实是挂着中医的名,而没有真正干中医。许多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得不到传承,许多学术流派在消失,60%以上的中医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改行了,这就是中医当前的现实。中医后继乏人,又何谈继承呢!

  前不久笔者调查了一个县级市,这个市有120多万人,15年前曾是全国的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有十几位享誉市内外的名老中医,市医院有中医科,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各卫生所和村卫生室都有一名中医或长于中医的乡村医生。老百姓看中医很方便。可15年后的今天,十几位老中医都已去世了,大部分都没有学术继承人,即使少数人有学徒也没继承下来,因学徒改行了。市中医院20年未变样,虽是挂着中医的招牌,没有中医的特色。大部分的乡镇卫生院因没中医人员而没有中医门诊和中医病房了,村卫生室和卫生所原有的一些中医或长于中医的乡村医生也随着年龄的增大,退休的退休、死亡的死亡了;也没有年轻中医来补充,现在大部分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都没有中医了。

  一个曾经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尚且如此,其他县市可想而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提出今年中医工作的重点是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在大部分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却缺乏中医,何谈提升基层中医的服务能力呢?

  为此,笔者呼吁,国家应制定长远、有实效的中医人才培训规划,创造优越的基层中医工作条件,解决农村中医后继乏人乏术问题。特别是应将那些仍无医师证或乡医证的、所谓“非法”行医的民间中医药人员,通过考试考核录用或聘用到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工作,以缓解农村缺中医的燃眉之急。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