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中医英语……

123456789

  近日,笔者以中医师的身份参加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医英语教学与翻译培训班,亲身体验了一番由东西方文化差异与碰撞引起的文化冲击。

  中医英语作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语言载体,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医语言来自古代文言文,委婉含蓄,隐曲玄奥,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心理习惯,中医英译大多采用嫁接和借用现代西方医学术语和概念的方法翻译中医(即“归化”),但在此过程中容易造成“归化”过度,导致失去中医自身的特点和本质内涵;反过来有时又会因“异化”过度,虽然保持了中医原来的特色但严重影响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度。

  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呢?笔者以为,这需要我们构建一个既能保证自身文化特质,不丢失中医特色和优势,又能跟对方意识形态相衔接,可以被对方理解和认可的平衡点,亦即要寻找一个中西医学可以互相沟通的“桥梁”,以便获得对方的认同感,消除彼此的对立与隔阂,从而达到求同存异,提高国际传播效果的目的。

  有人或许认为寻找这样的“桥梁”很难,但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尽管东西方两种文明千差万别,但是他们都是人们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文明,这决定了他们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共同的属性——物质属性。事实上中医学无论从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还是到辨证论治等临床实践,都是建立在客观实在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一点无论是从其神奇疗效上还是从各种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实验中都得到了有力印证。

  笔者以为,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让这些“深藏不露”的客观实在的物质基础如何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让其展现在世人面前,使东西方文明找到彼此的相通之处,消除人们对中医的误解、曲解和排斥,从而逐渐提高中医在西方社会医药行业中的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2007年卫生部、科技部等国务院十六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办事。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制定并贯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践行中医的科学发展观。只有通过这样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不断交流的有力推动下,我们的中医才能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并在海内外广泛传播。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