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海派中医 基层中医药服务……
123456789
201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石家庄市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构建农村三级服务新体系
一是抓龙头提能力。投资9000万元,建设了6个县级中医院,17个县级中医院中有16个达到了二级标准。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和建设专科13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和建设专科25个,市级重点(发展)中医专科26个。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出台后,3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全省率先接受了二级中医院试评审。
二是抓枢纽固网底。出台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和《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目前,126个乡镇卫生院成立了中医科,53%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创建了1108个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自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500万元,为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设备。
三是抓改革建机制。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意见》,在4个县(市)、20个乡镇和100个村开展了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实行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力争到2014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配置优化、优质高效的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
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
“国医堂”坐诊的中医医师实行全科“一站式”接诊,即每名医师既能开中医处方,又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展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
据统计,“国医堂”累计接诊社区居民数较上年增加35%,中医处方数占处方总数较上年增加12.5%,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较上年增加8.6%,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主动选择接受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求深”“求广”
一是中医治未病求“深”。投资850万元,在市中医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在5个县级中医院建设了“治未病”基地,在8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治未病”门诊,并研发了膏方、药茶等20余种“治未病”产品,逐步形成了以中心为龙头,以基地和门诊为网底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是中医适宜技术求“广”。在每个县(市)中医院建设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筛选推广2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对2210名社区和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据统计,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5%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7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4%的村卫生室能提供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率达到32%。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是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从2011年起着手实施流派传承工程建设,经过近两年筹划运作、建设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出台新政启动传承工程项目建设
为落实工程建设,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中发办)将工程建设纳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重点项目,实施“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和“流派及特色技术扶持项目”建设,兼顾了发展规模较大、基础平台较好的流派和濒临失传流派技术的传承;积极与市财政沟通协调,得到认可并获资助经费7200万,成为近年来上海中医药投入专项经费最大的项目。
整合资源助推传承工程建设
激发老中医药专家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的建设热情和核心作用。如94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颜德馨多次在各种场合对工程建设给予鼓励指导,全程把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颜氏内科基地建设。
调动各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如上海市龙华医院为陆氏针灸基地专辟场地,成立“陆瘦燕针灸工作室”并开设特需门诊;纳入基地的4家三级综合医院也大力支持流派传承工程,如第十人民医院已将该院中医楼整体改建为“颜氏内科流派传承基地”,华山医院为恽氏中西医汇通基地新增病床17张。
提升对医院特色优势资源的整合辐射效应。如丁氏内科基地启动了覆盖面广泛的6个临床研究分基地和5个学术思想研究室建设;上海市曙光医院石氏伤科整合骨伤科研究所等优势资源,建立了由12家不同级别医院参与的协作网络和石氏伤科医学中心。
发挥全市专家、办公室、项目负责人作用。中发办领导的“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展专家力量,积极承担方案论证、基地遴选、项目优化等重任,发动名中医倡议举全市之力支持工程建设等。
充分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效果。目前,4家单位成为国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8家已建立基地数据库;8家已着手设计建设流派陈列馆;6家已启用基地网站;5家已开设流派专科门诊;5家已着手优势病种研究工作。
搭建交流平台
为弘扬海派中医文化,探讨海派中医传承发展思路,由中发办主办的“海派中医论坛”,至今已举办六届。此外,近年来还邀请了外地专家学者,一起交流和讨论。以论坛为平台推进工程建设,将海派中医流派传承推向新起点、新高度,对流派传承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交流促进作用。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