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壮瑶特色促进广西中医药发展……
123456789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将其纳入医改的特色重点工作总体部署,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等地方法规和重要文件,2012年5月召开了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大会。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卫生部签订《兴边固疆卫生惠民工程协议》、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广西药用植物园升级改造工程协议》。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乡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
壮瑶特色渗透五级卫生服务网
“十一五”期间,中央、自治区投入15亿元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特别是医改三年来,经费投入是“十五”期间的50倍。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两所附属医院以及柳州、灵山县等10家中医医院的综合实力均进入了西部同级中医医院的先进行列,全区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有8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乡镇卫生院开设了中医壮瑶医科,61%社区卫生服务站、52%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中医民族医科比2008年底提高了28%。城乡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人才培养凸显金字塔
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成为西部省区第二所中医药大学,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进入西部同类院校前列。通过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等方式,培养了以国医大师班秀文、“广西整脊手法流派”创始人韦贵康、《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为代表的一批名医名家,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技术骨干,初步构建了涵盖区、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骨干网络。目前,广西拥有国医大师1名、桂派中医大师28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9人,广西名(老)中医136名;基层中医优秀骨干138名,广西乡村名中医109人,培养中壮医临床骨干7365人。2011年壮医执业医师资格被纳入全国医学执业医师范畴。
科技成果惠民生
广西基本形成了中医药民族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有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2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2006年以来,承担了“973计划”重大课题,填补了广西的空白,承担了500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级等重点项目研究,获得了近百项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以壮、瑶医药等为代表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和应用,出版专著《中医壮医临床适宜技术》,遴选77项安全有效、简便易学的技术并向基层推广,全区21862名基层医务人员人员经过培训掌握10种中医药壮瑶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广大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医疗与养生保健服务。
中药材贸易活跃
全区有中药生产企业129家,年总产值100亿元;中草药种植面积207万亩,中草药产量50万吨;“南方药都”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国内三大药材市场之一,年销售额30多个亿,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南宁、东兴、凭祥和龙邦等中药材一类国际贸易口岸年贸易量持续增长,其中凭祥口岸中药材出口跃居全国首位。
巴马长寿养生享誉海内外,“元之源”养生保健成为全国健康产业知名品牌。
壮瑶医药享誉海内外
广西注重中医药壮瑶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等70多项,为美国、英国、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培养了中医药留学生1500多名。
近年来,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3届“中泰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11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连续三年赴台湾进行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合作交流。
开展传统医药国际科研合作项目20多项,与英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共建药用植物园。自治区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在南宁共同举办了2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发表了《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南宁宣言》,确定了中国与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新机制。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