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培养名中医难 难在机制……

123456789

  涂志亮曾位居爱康国宾集团管理层,在健康管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2010年他创办固生堂中医养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如今已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拥有5所独立医馆,专家门诊服务平台覆盖50多个城市,而且以“1+3”中医传承模式的探索引起了业内关注。

  中医传承需要新平台、新模式

  从健康管理到中医药服务,“华丽转身”的背后,有家庭影响。他的岳父是我国方剂学名家李政木教授,家族中多有中医业者;更有中医药行业前景的吸引,“在美国的消费结构中,医疗保健居第一位,而在我国,医疗保健排在住房、生活开支之后。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健康需求增长,中医医疗保健市场前景广阔”。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最大的动力,来自他在健康管理实践中的切身感受——体检服务可以提示人们“病与非病”,但对健康、亚健康人群的接续服务还不尽如人意,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方法能够填补这一空白,而且中医药对慢性病治疗上优势明显。对于商业服务机构来说,这意味着消费人群的扩大和服务链条的延展。

  在商言商,而在涂志亮的眼里,办好中医馆,利益在长远,而非当下:“这几年,我们不求赢利,主要是做品牌”。名老中医是宝贵资源,目前最重要的是传承,核心工作是创建一条有效的中医传承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名医团队。”这个模式,我们找到了!”他说,固生堂每年签约中医药专业毕业生,作为他们的“经纪人”,帮助毕业生与名医大家建立师徒关系,并通过“1+3”共四年的培养周期,成为新一代名医传人。

  培养名中医难,难在机制。涂志亮从中医药毕业生流向谈起,我国每年中医药毕业生数以万计,但是真正能进入到公立医院从事专业的比例不大,这一方面是受到医院岗位编制限制,另一方面也与中医成才周期长有关。“从学术上说,中医实践性强,需要长期的临床训练和经验积累;从经济角度看,青年中医经济收入少,影响从业积极性”,所以,很多中医药毕业生宁愿去做药品销售,或者出走本行业。

  他认为,当前的基本培养模式也有不少弊端,在学校里学的大都是书本知识,到医院干先要科室轮转,然后做住院医,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跟随名医大家进行系统学习的机会不多,即使读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也难以建立起传统师徒般的密切关系,带教效果易打折扣。

  “让学中医的有干头、有奔头,需要新平台、新模式”,涂志亮认为,中医药服务回归“国医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并让中医药服务价值得到应有回报。他介绍,固生堂聘请专家坐堂,按诊次分账计酬,与药价脱钩,让专家专注于“开好方、看好病”,即可获得丰厚报酬。而且,跟一般中医诊所不同,固生堂等连锁机构具有品牌价值,在市场拓展中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将为中医学子提供就业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以市场思维重建师徒传承制

  目前,相对市场需求,中医名家供给不足,如何培养新一代名医?他的体会是,重建师徒传承制,以市场思维、经济杠杆建立新机制。固生堂创建至今,借鉴“经纪人”制,先后招纳中医药毕业生20人作为自己的名医梯队,并形成了“1+3”模式。

  毕业生就业上岗第一年,由医馆安排,跟随名医学徒抄方,整理医案,陪同名医上下班,散步聊天,规定学徒须每周一到两天跟师住家,煮茶做饭,按摩照护,“体察领会名医的生活方式”,并取得名医的认同。第二年,学徒正式拜师,成为入室弟子,并跟师三年。“这种跟师学习的内容和效果,在课堂书本和实验室里得不来的”。

  作为“经纪人”,固生堂承担全部培养费用,学徒第一年可得年薪10万元,拜师学习三年中,年薪可达15万~20万元。经4年培养出徒后,学生才能挂牌出诊。此时,医馆将给予他们与名医专家同等待遇。

  医馆承担培养成本,也承担市场风险,这对师徒传承是有力保证。涂志亮说,从学徒角度看,可专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从老师角度看,因名老中医没有职称、科研压力,既能专心致志做好临床,也有更多时间精力带徒弟,他们著书立传也有了帮手,而且,徒弟还能照顾他们的生活,带来情感抚慰,“朝夕相处,言传身教,沟通情感,点拨感悟”。而经4年培养周期,徒弟不仅可以领略老师临证精髓和处世之道,而且还以名医弟子的“光环”,维系了患者,扩大了影响,收入也会持续走高。

  涂志亮着眼连锁平台未来发展,未雨绸缪,通过设立奖学金等项目,鼓励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跟师名老中医。目前,固生堂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分别设立了传承栽培奖学金,今后还会扩展到更多中医院校。

  “中医学子就业有空间,学习有保障,收入有前景,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学中医、干中医。”涂志亮说,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是一个整体的长远的事业,做好中医传承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而在商业化模式下,通过市场杠杆、产业力量,可有效促进中医传承。“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