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腮腺炎中医疗法大全……
123456789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本病亦可累及其他腺体、神经系统及心脏。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好发于年长儿,两岁以下小儿发病者少见。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一次感染后,包括隐性感染在内,均可获得终身免疫,不再感染第二次。
中医学以其突然发生耳下腮部漫肿疼痛,故名“痄腮”,又称“搭腮肿”。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体针:主穴: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关冲。随证加减:温毒郁表加风池、少商;热毒壅盛加商阳、曲池、大椎;睾丸肿痛加太冲、曲泉;惊厥神昏加人中、十宣;脘腹疼痛加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用泻法,强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点刺放血。
(2)体针加敷贴:取穴:主穴:合谷、翳风、角孙。配穴:颊车、曲池。治法:一般只取主穴,配穴据症情酌加。先刺患侧(或严重一侧)穴,再刺对侧;先刺手部穴位,再刺头面部。快速进针,迅速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十余下,强刺激不留针。针后,于患部贴敷捣烂成泥状的鲜蛇莓(全草)或仙人掌,上复衬以油纸或塑料薄膜之敷料,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1~4次。
2.电针疗法
取穴:主穴:阿是穴、合谷、角孙、少商。配穴:曲池、内关。阿是穴位置:患侧耳垂后下方,即肿大的腮腺上缘。治法:仅取主穴,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先针阿是穴:由肿大腮腺上缘,针呈45度角向中心斜刺,深约1~1.5寸;继针合谷(患侧),得气后,两穴接通克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00~12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10~15分钟。取针后,双侧少商用三棱针刺血,每穴3~5滴。角孙强刺激不留针,曲池、内关与之同。每日一次,重者两次。
3.皮肤针
取穴:主穴:手三里、温溜。配穴:颈椎1~5、阿是穴。治法:主穴指手阳明经线手三里至温溜段,用七星针由上而下以中刺激手法循经叩刺3~5遍。疗效不显者可在颈椎1~5两侧皮区各连续叩打3行,在腮腺局部肿胀处环形叩打2~3圈,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4.耳针疗法
(1)取穴:主穴:屏尖、面颊。配穴:肾上腺、胃、胰胆、对屏尖。治法: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显可酌加1~2个配穴。屏尖穴针法,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挟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缘,右手持30号一寸长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内侧皮肤为度,捻转得气后急速出针。余穴采用捻入法进针,留针60~120分钟,每30分钟运针一次,反复运针两次后起针。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日一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2)耳针取穴:耳尖、对屏尖、面颊、肾上腺。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强刺激,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用于腮部肿痛。
5.贴敷疗法
(1)如意金黄散、青黛散、紫金锭(即玉枢丹)、玉露膏、大黄粉,任选一种,适量,以醋或茶水调,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已破溃者禁用。
(2)新鲜仙人掌:每次取一块,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敷患处。每日两次。用于腮部肿痛。
(3)鲜生地黄、鲜蒲公英、鲜芙蓉花叶、鲜败酱草、鲜马齿苋,任选一种,也可两种合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于腮部肿痛。
(4)鲜芙蓉叶、鲜败酱草各适量,捣烂;青黛10克,大黄10克,皂刺10克,荔枝核10克,研细末。将以上药物混合、调匀,敷睾丸肿痛部位,并用布带托起睾丸,药干则用清水调湿继用,每日一次。用于睾丸肿痛者。
(5)取赤小豆30克,大黄15克,青黛30克。先将赤小豆、大黄研细末,再以青黛混匀分成5包(每包约15克)备用。用时取药包与鸡蛋清两个调成稀糊状,用鸡毛蘸药液涂搽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6)取新鲜白头蚯蚓5~6条,白糖适量,冰片少许。先清洁蚯蚓脏泥(勿用清水清洗),然后将蚯蚓置于容器中,加入白糖适量搅拌,约半小时后成淡灰色黏液,弃去蚯蚓加入冰片少许,乙醇少许,制成地龙液,用此液浸湿纱布敷于患处,3~4小时换药一次。
(7)胆南星30克,大黄50克,芒硝50克,吴茱萸50克,黄芩30克。先将5味药研末过80目筛,储瓶备用,根据肿块大小,取其适量药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涂敷料块上,贴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8)仙人掌150克,生石膏60克,或再加入芒硝10克,混合捣烂如糊状,外敷局部,干后即换,连续用3天。
(9)用鲜马齿苋、仙人掌各等份捣烂外敷,药干即换。
(10)六神丸10粒,跌打丸两粒,共研为细末,醋调为糊状,置黑膏药上,外敷患处,每日一换,经过3~5天,便可肿块消退。
6.耳穴贴压
取穴:双侧腮腺、皮质下、肾上腺、面颊。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在穴位上,胶布固定,按压每个穴位,以耳郭发热为度。每日按4~5次,一般3~4日为一疗程。用于腮部肿痛。
7.推拿疗法
(1)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300次,揉阳池100次,揉小天心300次,揉一窝蜂200次。发热重加推天柱骨300次;恶心呕吐加揉板门、运八卦各100次、推天柱骨200次;头痛加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各50~100次;烦躁加清心经、平肝经各200次;腹痛加拿肚角50次;发热便秘加清大肠300次。每日一次,重者每日两次。
(2)处方:合谷、肺经穴。操作:清肺经、天河水各300次,按揉合谷一分钟,摩牙关两分钟。适用于温毒在表证。
(3)处方:曲池、翳风、合谷。操作:清肺经、天河水各400次;按揉合谷两分钟,揉曲池两分钟;按揉翳风一分钟,揉大椎两分钟;推脊柱400次;揉涌泉300次。适用于热毒蕴结。
(4)处方:风池、合谷、人中。操作:清肺经、天河水各400次,掐心经、小天心各300次,按揉合谷一分钟,退六腑600次,揉风池3分钟,推脊柱600次;推涌泉400次;如有昏厥,掐人中、老龙、十宣各3~5次,醒后即止。适用于热毒内陷型。
8.药茶疗法
处方:板蓝根30克,金银花10克,薄荷5克。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放人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沸20分钟,取汁,代茶饮用。每日一剂,分3次饮服。
9.拔罐疗法
(1)刺络拔罐法,先令患儿取正坐位,以 1~1.5寸30号毫针刺入阿是穴,深约0.8~1寸,得气后用捻转泻法,行针半分钟后即取针,用消毒棉球轻压不使流血。接着嘱患儿伏卧,在身柱穴常规消毒后,用小三棱针点刺,一点即出,随之以双拇指挤压针孔,出血一滴。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口径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霉素瓶盖,倒置于穴上,上放一个浸有95%乙醇溶液的半干棉球,点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治疗一次,不计疗程。
(2)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分钟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计疗程。
(3)取穴:中渚、颊车、外关、合谷。表证明显者加大椎、身柱;热毒蕴结者加大椎、曲池、尺泽;并发睾丸炎者加血海、曲泉、三阴交。操作:采用单纯罐法,或刺络拔罐法,亦可用水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一次。
(4)取穴:患处。操作:用三棱针在耳下腮腺红肿处,垂直线之上、中、下三点点刺,挤压出血后拔罐15~20分钟。
10.醋疗法
(1)处方:陈醋、大蒜(去皮)各等量。用法:醋与大蒜共捣成糊,敷于患处,每日敷1~3次,现捣现敷,直至炎症消退为止。
(2)处方:鲜蒲公英一把,醋20毫升。用法:鲜蒲公英整棵洗净,捣烂,加醋调匀,外敷患处,干后换药再敷。
11.药物吸入法
处方:蒲公英、防风、银花、鸭跖草、桂枝各12克,炙甘草、薄荷各5克。操作:将诸药水煎,用嘴吸入雾气,每日5次。
12.灯火灸
取穴:主穴:角孙。配穴:耳尖(耳穴)、列缺。治法: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改取配穴,每次仅取一穴。一侧患病点灸患侧穴,双侧者灸两侧。以灯心草一根,一端蘸以菜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点灸。以发出清脆的“叭”的一声即可。注意灯心草蘸油时不可过多,以免燃烧时油滴下烫伤;点燃时灯心草与皮肤不能接触太紧,防止灼伤皮表。施灸后穴位处可见一绿豆大的白疱,嘱患者勿抓破,白疱可自行消退。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13.中药针剂
醒脑静注射液:20~40毫升,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用于邪陷心肝变证。(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