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龙云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祖研)发展纪实……
123456789
2014年5月30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式挂牌,龙江人心目中57载的金字招牌“祖研”,迎来了又一次华丽转身。
从“祖国医药研究所”“中医研究院”到“中医药科学院”,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是功能与地位的完善与提升,更是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诏示与认可,是对这个机构多年来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上取得的贡献的肯定。
纵观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科研的历史,是科研与临床、科研和生产相互依托又相互促进发展的历史。早在1957年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组建初期,就明确了任务——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进行中医药研究和整理工作。多年来,坚持中医药传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医药学新观点,不断地研制出新成果,创造出新成绩,使研究院由弱小的研究所,单纯科研机构发展为今天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
57年的发展历程,该院从小变大,从弱到强。近些年在省委、省政府、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指引下,在全省中医药大发展、快发展的大背景下,该院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放在内涵建设的首位,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使全院各项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祖研”这块老字号品牌焕发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定位 促进发展
王顺院长对未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进行了科学定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解放思想,继承创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方法,准确把握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倡绿色治疗和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打造集中医药资源、中医医疗、中医药科研、中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该省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及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的足迹
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1957年~1985年)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1985年~2013年)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今)
这些名药从这里走进药典
这些名药从这里走向或即将走向市场
满山红
“祖研”成功地人工合成了满山红中的有效成分——杜鹃素;分离出了满山红中的有毒成分—— 木毒素,并找到了去除去 木毒的工艺方法。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满山红载入。以满山红、杜鹃酮为主要成分投产的药品一度占黑龙江省药品产值的1/4。
刺五加
“祖研”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引种繁殖、生药鉴定、化学成分、生化、药理、制剂生产及临床等多方面对刺五加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了刺五加的药理作用及机理。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其收载为国家药物,以刺五加为主开发的药品达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欢迎。在上世纪70~90年代期间,其效益达到黑龙江省药品产值1/3以上。
这些名药从这里走向或即将走向市场
双黄连粉针剂
该研究根据药物固体存在的状态比液体稳定的原理,开创性将复方中药制成静脉给药粉针,成功地解决了中药注射剂质量稳定性技术难题,从而使双黄连粉针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工业化生产的中药粉针剂,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也成为我国第一种中药粉针剂的诞生地,为中药粉针剂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成果转让哈尔滨中药二厂,至今长盛不衰。
芩百清肺浓缩丸
该药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支原体肺炎中药新药。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支原体肺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奇霉素近13个百分点,在减少复发率、减轻耐药性和抗生素的副作用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并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
复方青龙衣胶囊
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各种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总结前人20多年的经验,攻克了青龙衣毒性大及有效成分稳定性差两大技术难点,成功开发了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复方青龙衣胶囊,该药兼具抗肿瘤、调节免疫、止癌痛、抗转移与化药协同增效五种疗效,抑瘤率高达68%以上。
血畅胶囊
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按死因排序位居第一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制的血畅胶囊将生物工程技术用于中药炮制,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有效结合解决了有效部位稳定性和提取率的问题,具有溶栓、抗凝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三效合一”的治疗优势,全面防治CASI术后再狭窄。
这些研究从这里影响业界
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该课题运用病证结合方法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长疗程的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课题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其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国家针刺操作标准的制定: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起草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4部分- 针;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以及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毫针技术操作规范”项目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国内外此项研究领域的空白。
专科建设为龙头 优势品牌促发展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是科研工作必备的基础条件;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中医院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依靠中医中药、专科专病和专方专药和现代化的手段发展中医药。多年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坚持“名医、名科、名院”的发展理念,先后打造了肾病科、针灸科(脑病科)、心病科、皮肤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肺病科和临床药学等重点专科,使该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16个,省政府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8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专科数量列全省中医之首。
肾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以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全国著名中医王铁良教授、张佩青教授为领军专家,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在肾病的诊治方面享誉全国。该科设8个病区、400张床位,其中小儿肾病科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仅此一家。
针灸科(脑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该科拥有针灸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国著名针灸学家张缙教授和省名中医王顺教授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该科设七个病区,300张床位,并拥有现代化的康复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在治疗脑出血、脑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帕金森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疑难病症方面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心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省政府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该科根据全国著名中医郭文勤教授的”表现于心,根源于肾”的理论,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皮肤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该科应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银屑病、面部皮炎、痤疮、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湿疹等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疗效显著。
同时该院的内分泌科、脾胃病科、肺病科和临床药学等重点专科在应用中医药治疗肝胆脾胃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双翼”齐飞勇创新 “北药”开发作龙头
省中医药科学院下设针灸经络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临床研究所、中医基础研究所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拥有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和针灸、肾病免疫、病理生理(心血管)、中药药理、中药药剂等5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及慢性肾病补脾益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并被确定为省中药新产品开发创新团队、省中药剂型改革工程中心、省中药多途径给药研究平台和省中药剂型改革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1.2万平方米以上。
该院依托以上研究平台,利用科研加临床的“双翼”优势,从临床经方验方出发,进行临床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推广全过程,建立了“临床-研发-中试-临床”链条式研究体系,在中药新产品开发及基础研究、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建院以来该院共获得科研成果27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0多项。2005年以来该院共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3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0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共1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转让新品种1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2010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为该省医药工业和中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名医工程”立标准 研究生教育强梯队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现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60余名,已毕业硕士生455名,现在院研究生205名。1999年该院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已有9名博士后出站,有7名博士后在站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该院在研究生教育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为首的一批名老中医的榜样作用,注重对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在广大职工中树立“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医德医风和尊师重道、精勤不倦、博采众方、继承创新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名医工程”、“育人工程”、师承教育和“读经典,做临床”活动,聘请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定期讲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强化业务培训和考核,学习气氛浓厚,保证了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近些年来,该院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4名,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5名,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8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名,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师2名,省政府重点学科带头人7名,目前全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了222人,博士学历人员达45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226人,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国家级名中医和省级名中医26人,为该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基础建设拓空间 综合实力上台阶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较快,整体环境有了较大改善。2013年,在省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该院成功购买了省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香坊校区,并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工作效率顺利投入使用,使该院的建筑面积成倍增加,并成立了中医体检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和中医心理治疗中心。国家级、部省级重点专科(学科)、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和中药研发工作得到了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一举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引领”树品牌 “内外兼修”树口碑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是如何适应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其关键是坚持中医药特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以文化树品牌,以文化促管理,以文化促发展,即“文化引领、内外兼修”。
该院王顺院长告诉记者,中医药机构作为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定期进行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受中医药。也时刻提醒医务人员:一定要让患者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在着手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该院将制度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全面建立推行了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责任制度,加强管理与考核,并把考核内容与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和医德医风相结合,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了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多年来患者对该院的服务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8%以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十项第一
●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医疗科研机构,分三个院区,医疗床位1398张,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拥有全省第一个符合GMP标准的现代化的中药研发基地和中药制剂中心。
●黑龙江省中医药特色最突出,中医治疗率和中药使用率最高的中医药机构。
●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拥有国医大师的中医药机构。
●黑龙江省拥有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最多的中医药机构。
●黑龙江省第一个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中医药机构。
●黑龙江省拥有国家级、部省级重点专科和学科数量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医药机构。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招收研究生数量最多的中医药机构。
●黑龙江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发和建设项目最多的中医药机构。目前该院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2项,其中国家重大创新药物研制项目3项。
●黑龙江省研制科研成果最多、成果转化率最高,对我省医药工业和中药产业发展贡献最大的中医药科研机构。先后研制出43种中药新产品投放市场。
987654321